执行法官陆广宇:以法之剑,以情载道,守望公平正义“最后一公里” | ||
|
||
在大多数人眼里,法官是穿着法袍、敲响法槌,端坐于法庭之上庄重威严的形象。然而,执行法官似乎有点“不一样”:他们汗流浃背地走街串巷,走访于田间地头,法典须记在脑子里,再操一口流利方言和被执行人说事评理剖法——一切都只为让生效的“一纸裁判”早日成为“看得见”的公平正义。 陆广宇常说,法条是冰冷的,而人心是温热的。这位90后执行法官认为,办案子,解纠纷,不能只从书本中翻法条,拿来一“套”就万事大吉,要多站在老百姓角度,替他们多想想、多做做解释工作,让他们事情处理了,心气儿也顺了。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雷厉风行 果敢出击,他是被执行人眼里的“铁面法官” “陆法官,太感谢你们了,这笔钱我们本来以为希望渺茫了,没想到最后在法院的帮助下拿到了。”在如愿收到20多万元赔偿款后,申请人陈阿姨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几年前,陈阿姨的丈夫在开车回家途中死亡,海盐法院调解钱某赔偿21万余元。但到了调解约定的付款时间,钱某没有按约履行,陈阿姨无奈向法院申请执行,“我还有一位上高中的儿子需要抚养,老公生前还欠下不少外债需要归还,希望法院能帮助我,执行到这笔款项渡过难关。” 在受理该案后,陆广宇先是安抚陈阿姨的情绪,鼓励她要坚强面对生活,与此同时,对钱某展开调查,发现他名下虽有三套拆迁安置房,但都办理了高额抵押,处置房产无剩余价值。 “我们发现,钱某名下还有一辆本田雅阁轿车和若干商业保险,那就从这两处入手。我们4次上门找寻被执行人,并通过公安协查被执行人及其车辆,均无果后先行强制退保了钱某的保险,并就钱某未在期限内交付车辆的行为,依法启动追究拒执罪。”陆广宇说道,迫于压力,钱某终于现出“真身”,主动履行了全部付款义务。 这仅仅是陆广宇办理的上千件执行案件中的其中一件。作为一名执行法官,他深刻认识到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就是通过国家强制力让“纸上权利”变成“真金白银”。为此,面对种种难啃的“硬骨头”,他认真查找每个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穷尽措施,尽最大可能将胜诉权益及时“装”进申请人口袋中。自2020年执行办案以来,共执行完毕案件540件,执行到位金额1.4亿余元。 善意执行 心系人民,他是老百姓眼里的“柔情法官” “小麦还没有成熟、龙虾还没有到上市的时候,现在腾退土地确实不合时宜,但民事判决书已经生效,老项,等你小麦成熟收割了再腾退也是可以的。”这是今年5月,一起农村承包土地腾退案件的沟通现场,陆广宇正不厌其烦地给被执行人老项做思想工作。 2016年,老项在海盐某村承包了129亩土地种植小麦、水稻等作物,因土地机耕路拓宽、天然气管线施工未及时复垦等事项,与村经济合作社发生严重矛盾,并以种种理由拒不支付土地流转费用。为此,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诉至法院,要求老项支付租金并腾退土地。在判决生效后,老项拒不执行,两者间的纠纷长达七年时间,始终未尘埃落定。 执行立案后,承办法官陆广宇多次上门,听取老项的意见诉求。但考虑到100多亩土地将被收回,多年付出打水漂,老项的情绪相当抵触。 案件似乎走进了“死胡同”,难道最终只能走强制执行这一步吗?陆广宇决定,再给老项,也给自己一次尝试的机会。 一方面,在制定腾退方案时,海盐法院首次利用无人机技术航拍案涉土地,确定土地四至和地上附着物,看见无人机在头顶飞了,惧怕法院“动真格”的老项,内心开始动摇。另一方面,海盐法院联合村社力量,趁热打铁上老项家做工作,“不交还流转土地不仅每年要继续支付几十万元的土地流转费,还会受到法律制裁,你们夫妻二人起早贪黑辛辛苦苦也挣不到多少钱,及时放手就是止损。” 在多方合力下,老项的思想终于开始由抗拒执行向主动腾退转变。 今年5月底,老项主动收割了129亩土地上的小麦,快速清理沟渠内的水产品,并将案涉土地交还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下一任大包户已于6月1日进场,紧密有效的衔接工作保障了当地“三夏”生产。 法院执行工作天然具有强制性特征,必须体现力度;但同时,执行工作也具有人性化特征,因此也需要温度。陆广宇说,兼顾力度和温度其实并不容易,非常讲究司法智慧和能力。 “需要我们准确把握执行策略和时机,在及时实现债权人债权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对被执行人的不利影响,”陆广宇表示,“努力维护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良好形象和社会基础,在更大范围内争取社会各界对执行工作的认同和支持。” 数字赋能 提升质效,他是同事口中的“智慧法官” 执行案件中,尤以金钱给付类案件占比较多,因此,执行干警常常戏称自己是帮老百姓“讨债”的人。比如海盐法院开展的“最嘉执护”“执行一件事改革”等系列执行项目,如今已成为海盐执行工作的靓丽名片。 “对方把房子卖给别人现在正在过户,再不去查封就来不及了!”近日,在海盐法院执行事务接待中心,申请执行人方某焦急不已。执行法官核实情况后,当即在线向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起查封事项请求,协作部门工作人员即时在线接收司法文书。几分钟后,执行法官在线接收到反馈材料——房产已查封。房产查封半小时后,执行法官接到了被执行人的电话,对方表示,立马就来付清剩余款项。 这一案例是执行“一件事”改革在海盐法院落地生效的生动缩影。 过去的实践发现,如果执行人员办案跑到市外各地、各单位“登门临柜”式的查人找物,不仅效率低下,还会遇到被执行人下落不明、隐匿财产、规避执行、不协助执行等问题,严重影响执行工作质效。为什么不将这类案件归类办理,通过数字化手段辅助执行业务事项申请、审批、反馈呢? 2020年,海盐推动上线执行一件事平台,将不动产、公积金、税务、民政、档案等12家单位、34项高频执行协助事项纳入其中,实现执行业务事项申请、审批、反馈全流程电子化,变“人员来回跑”为“数据加速跑”,通过数字赋能构建执行新模式。 陆广宇粗略算了一笔账:“如果使用执行一件事平台,查控组只需每天往返县行政审批中心1次,往返路程8公里,在途及办事时间1小时。平台运行一年时间,就能减少我们实地驱车行驶3000公里,节约2000小时的在途办理时间。” 在陆广宇等执行干警的努力下,海盐法院持续拓展执行一件事的协助业务范围,完成全市首例不动产定向询价、首创商业保险线上查控并被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推广、出台预查废一件事入选海盐县营商环境培育案例、与阿里资产签约合作推广“数字外勤”项目。 全身心扑在工作上的时候,陆广宇有时难免顾不上家庭。和大多数80后、90后一样,陆广宇也面临着“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压力,更何况他还有两个女儿。穿上制服办起案来,他是同事眼中的“拼命三郎”,带着一股疯劲儿;而脱下制服回到家里,他是妻子眼中温柔体贴的丈夫,却是宝贝女儿眼中的“失信”爸爸。 “没办法,案子不等人”,提到妻子和女儿,陆广宇言语中满是愧疚,“可咱得对得起这套制服,对得起胸口那枚法徽。” 每每翻阅自己手中的执行卷宗,实地了解申请人现处的窘迫境界,他的心中反复询问自己一个问题:“执行难,那我们为什么要以更大的决心攻坚克难?” 他的心中或许已经有了答案,“以法之剑,以情载道,守望公平正义‘最后一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