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造律师证出庭,法院:判刑 | ||
|
||
![]() |
||
疫情防控期间,网上上课、网上点餐是居家生活主流。钟某也赶时髦,网上请了个律师。却没想到请到了个假律师,假律师还被海盐法院识破了。近日,这名假律师李某因犯伪造、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及伪造企业印章罪,被海盐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二年。 今年2月,李某作为海盐法院一民事案件的被告律师登录微法院开庭,在线提交了被告签名的授权委托书并向法官展示了律师执业证。“当前正是疫情管控期间,上海的当事人请了杭州的律师?”法官助理对李某的身份起了疑心。同时,李某一再称因疫情无法办理律师事务所公函。而迟迟未提交公函,这让法官助理加深了对李某身份的怀疑,通过一遍遍地检查李某上传的材料,法官助理发现律师执业证的编号与以往看到的律师执业证编号规律不同,便联系了李某所称的杭州某律师事务所。事务所表示李某并非其所执业律师,亦从未在该律所执业。法院向司法局函询李某身份情况,得到的答复是未查询到李某律师执业身份信息。此时,法官助理收到了李某邮寄过来的律所公函,别扭的文字盖着“萝卜章”。 经多方查证,李某自动化专业毕业,自学法律,但并未取得律师执业证,曾因伪造北京某法院应诉通知书、购买伪造的律师证被判刑。李某对法律事业非常“执着”,准备换个地方 “重操旧业”,但仍难逃法院干警的“火眼金睛”。 庭审中,李某深刻反思了自己的行为,“对于自己在疫情期间浪费司法资源,以及长期以来扰乱司法秩序,我非常抱歉,感谢法院能及时发现我的不法行为,让我有悬崖勒马、改过自新的机会。” 法院审理查明,2013年至2015年6月间,被告人李某在无律师执业资格的情况下,通过提供个人照片及身份信息等方式,让他人为自己伪造盖有“浙江省司法厅行政许可专用章”“浙江省司法厅律师执业证”或“浙江省司法厅”公章的律师执业证3本,并支付相应对价。后被告人李某持上述假律师证冒充专职律师在杭州、上海等地法院参与诉讼活动,直至2020年2月,充当海盐一民事案件被告代理人时被查获。2013年至2015年6月间,被告人李某先后2次通过支付对价的方式,让他人为自己伪造刻有“浙江某律师事务所”的公章共2枚,后用于伪造浙江某律师事务所委派律师公函参与诉讼。 海盐法院认为,被告人李某伪造、买卖国家机关证件3本、企业印章2枚,其行为已构成伪造、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及伪造企业印章罪,其能自愿认罪认罚,可对其从宽处罚。遂作出以上判决。 “很庆幸,在羁押期间你能认真思考,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整个办案过程中,公检法工作人员都在挽救你,而不是单纯为了惩罚你,希望以后你能将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到正途。”庭审教育阶段,法官告诫李某。 |